RSS订阅
网站地图
会员驿站
收藏网站
繁體版
/
简体版
首 页
信息与评述
粤剧非遗
名家荟萃
剧(曲)目介绍
团体机构
专题
粤剧进校园
数据库
关于我们
当前位置:
主页
>
团体机构
>
演出机构
>
机构介绍
>
【粤剧小百科】(415)阳江市粤剧团、阳春市粤剧团、湛江市粤剧团和湛江少年实验团
发布时间:2022-07-07
作者:本站
来源:中国粤剧网
点击:
阳江市粤剧团
前身是1952年挂钩于阳江的大江粤剧团。此后二十多年间,随着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动,先后改名为“前锋粤剧团”“两阳县粤剧一团”“阳江县粤团”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一度被撤销,1978年恢复建制。1988年2月阳江撤县建市,阳江县粤剧团改为现名。
历任团长有白寄萍、梁芝钊、陈章高、温惠兰、李宗悦、阮奕伟、曾春凤。主要演员先后有白寄萍、梁剑飞、洋玫瑰、香君、曾春凤、张东、谭扬超、谢高扬、许秋梅、邓雄辉、何艳娃等。乐师有黄亦民、唐玉章等。
历年演出剧目主要有:古装戏《牡丹亭》《搜书院》《花王之女》《花王之孙》《大闹广昌隆》《打金枝》《争母奇案》《冷酷春宵》。现代戏《山乡风云》《红色娘子军》《杜鹃山》等。该团演出场次甚多,还经常深入基层,每年承担多达百场的“送戏下乡”任务,在粤西和珠江三角洲颇受欢迎。
1985年至1992年间,该团曾与私人合作经营“春班”“秋班”演出,剧团按约定比例提成。此后便完全由剧团自主经营。
阳春市粤剧团
前身是1952年由凌剑峰、冯天佑、钟瑞声等艺人自由组合的和平粤剧团。1954年归属阳春县文化部门,1961年更名为阳春县粤剧团。1969年改为阳春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。1978年恢复阳春县粤剧团建制,1994年阳春撤县建市后改现名。历任团长有凌剑峰、冯天佑、陈燕珍、曾春凤、潘少星等。主要演员先后有冯天佑、陈珍、王凡石、林苑梅、曾春凤、活少星、陈飞燕、凌霄志等。特邀编剧潘关才。乐师钟瑞声、戴景荣,舞美谭基政等。
该团长期扎根本地山区,也以其优质剧目到省内各地巡回演出。1962年5月在广州演出时,以《三气周瑜》《大闹狮子楼》两个折子戏招待省市同行。著名小武冯天佑在剧中表演的呕真血、打真军等粤剧传统南派技艺,得到行内好评。事后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、广东省戏剧研究室专访冯天佑,系统收集整理他的粤剧南派武功技艺加以保存。1980-1987年,该团又先后到广州和广东、广西的一些县市巡回演出,剧目有《十五贯》《背解红罗》《梁祝》《西厢记》等,其中《西厢记》一剧上座率很高,太平洋影音公司将其录制卡带发行。该团经常上演的剧目还有《九宝莲》《桂枝告状》《三夕恩情廿载仇》《争父奇案》《状元与乞丐》以及本团创作的古装粤剧《番薯县官》等。
湛江市粤剧团和湛江少年实验团
前身是1952年由粤剧演员白芸生(潘少康)、陈宝兰夫妇和廖锦成牵头成立的艺风粤剧团,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,更名为“湛江市粤剧团”。团长白芸生、李文。主要演员有白芸生、陈宝兰、廖少德、黄泡养、黄四、我自豪(陈卓廉)、胡边月等。导演李文。音乐设计杨麟祥,乐师师宝叔(梁文祥)、喉管佐(杨林佐)。舞台美术设计莫介珊。
1960年该团招收一批学员,由黄泡养、黄四、陈宝兰、梁文祥、郭湘文和张云楼担任指导老师。经两年培训,于1962年成立湛江少年实验团。这批小演员功底扎实,朝气蓬勃,是湛江市接待来宾演出较多的艺术团体,曾为陈毅、贺龙、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演出。1963年、1964年两度赴越南民主共和国演出。少年实验团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,如杨和成(杨海成)、吴海涛、朱显璋、温玉、邢素珍、李钊等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该团全员下放工厂劳动。1978年重组湛江市粤剧团时,这批青年演员成为剧团的主要骨干力量。剧团的主要演出剧目有《白蛇传》《潘杨讼》《碧血花》《魂牵万里月》《春风桃李》《冼夫人》《樊梨花归唐》《薛平贵与王宝钏》《血泪菱花》等。
该团于1984年并入湛江粤剧团。
(节选自《粤剧大辞典》团体 机构 场所篇)
上一篇
【粤剧小百科】(414)太阳升粤剧团、娱乐粤剧团、广州市番禺区粤剧团
【粤剧小百科】(416)广东粤剧团、广州粤剧工作团
下一篇
团体机构
◎
演出机构
>
机构介绍
>
近期动态
◎
行会机构
>
机构介绍
>
近期动态
◎
教育机构
>
机构介绍
>
近期动态
◎
研究机构
>
机构介绍
>
近期动态
◎
海外机构
>
机构介绍
>
近期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