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当前位置:主页 > 信息与评述 >

    【粤剧小百科】(189)斩三帅、打三山、困谷口

    发布时间:2019-11-14 作者:本站 来源:中国粤剧网 点击:

     
    斩三帅
          表演排场。是粤剧舞台表现武打场面的个群体性表演排场。主角多由小武行当担任,其中三帅并非是剧中三位元帅,而是指主角的三位对手,为了衬托主角不畏强敌的威势而笼统地称对方为“帅”;“斩”也不是杀死的意思,而是指战斗过程。斩三帅展现在战场上以一敌三,并且战而胜之。“三帅”一般由二花面、六分或拉扯等武打行当的演员担任,他们各持大刀、双刀、斧、锤等三种形状不同的兵器上场与主角对打,各人舞动把子,以稍平缓的节奏表演身段和功架,以此表现将军从容镇定的风度。斩三帅分三个小段进行,每小段中间以牌子音乐和锣鼓作间隔,每段间隔都由四个演员配合扎一个架,主角在每一小段分别以“三帅”中的一个作为主要对手交锋,主角始终在舞台正中扎架,开始时在他左边安排两帅,右边安排另帅,共同扎架为一段;再调度到右边安排两帅,左边安排一帅,为第二段;最后一段左右各一帅,主角前边一帅背台蹲下或跪下扎架,这样三个段落就完成了斩三帅的表演。结果是主角或将“三帅打败,或将他们生擒。传统粤剧《三帅困崤山》,述说秦国大将孟明视、白乙丙、西乞术等率军硬闯崤山,晋国元帅先轸设伏,杀败秦师,生擒三将。其中崤山之战,就是成功运用斩三帅排场的范例。粤剧名小武靓少佳,饰演先轸,在表演斩三帅时与锣鼓配合默契,功架威猛,把子、身段规范严谨,成为后学者的范本。
     
    打三山
          表演排场。是根据传统粤剧的武打套路演变而成的表演排场,在传统粤剧武戏中常有使用。排场中的角色并无固定的名和姓,只有表演行当的称谓。该排场由二花面和六分等行当演员分饰三个反派人物,小武扮演正面人物。开始时,二花面败上,小武追上场,与二花面用南派把子开打,二花面败走,小武追入场;二花面等三个反派角色从杂边再上场,舞台上摆放三张桌子,分列杂边、正中和衣边三个方位,表示是三个山谷。以【困谷口】牌子头段伴衬,二花面转身躲入舞台正中的桌子后,以示进了山谷里面;而两个六分则分别躲入杂边和衣边的山谷里。小武从杂边追上,察看地上的马蹄印,追寻敌踪,然后下马,进入正面山谷再绕行穿过杂边和衣边两个山谷,逼出花面和六分,与之交战,最后获胜。因为是小武连打三个山谷内的敌人,所以就叫做“打三山”排场。
     
    困谷口
          表演排场。是以粤剧传统音乐牌子【困谷口】作伴衬的表演排场。又名“叹五更”。它表现将军战败,误入山谷,被敌兵围困的情景,故称“困谷口”;又因为角色在谷内感叹际遇坎坷,由初更到五更,反复思量怎样杀出重围逃生,故亦有“叹五更”之名。困谷口排场一般由小武或武生演员主演,大都是水发,穿座马,系甲裙,腰围丁字带,手执马鞭、枪,一副败将的模样出现。【困谷口】牌子一共有六段,每段中间设有相思锣鼓作间隔,初更、二更、三更鼓后,均有敌兵(五军虎或手下扮演)冲入谷中与他进行简单的开打,在四更后,他便上高台,表示牵马过山,并考虑怎样杀出重围。整个困谷口排场就是在【困谷口】牌子音乐和锣鼓的规约下,以马鞭和枪做道具,边唱边舞,表演各种身段和南派功架,动作的难度和姿态因人而异。过去粤剧戏班的小武演员,往往利用困谷口排场,施展自己的技艺、功架和拿手绝活,以此显示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身价。因为传统粤剧演出多为武戏,所以“困谷口”就成了小武行当演员必须掌握的表演排场。

     
    (节选自《粤剧大辞典》表演篇)